伊波拉
是什麼?
- 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,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,可導致伊波拉病毒出血熱
-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(該國舊稱薩伊),此地接近首次爆發 (1976年) 病症的部落
如何傳播?
- 伊波拉是通过直接接触 (傷口或粘膜) 傳染:
- 人對人傳染: 這種傳播是與感染者的血液、分泌物、器官或其它體液直接接觸
- 物對人傳染: 間接接觸受到這類体液污染的環境而導致的, 如針頭
- 動物對人傳染: 在非洲热带雨林中發现,因接觸受到感染的動物而被感染
- 伊波拉不會經由空氣, 水及食物傳播
症状為何?
最初的症狀包括:發高燒(最少38.8攝氏度或101華氏度)、嚴重頭痛、肌肉、關節或腹部疼痛、嚴重乏力和疲倦、咽炎喉嚨痛、作嘔和頭暈。懷疑疫症爆發前,早期症狀會被錯誤診斷為瘧疾、傷寒、痢疾、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
潛伏期
典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約2-21天, 但8-10 是最常見的
預防方式
- 勿到疫區旅遊 (cdc.gov/travel/notices)
- 注意個人衛生
治療方式?
- 尚無有效疫苗及治療藥物
- 曾到「伊波拉病毒出血熱」流行地區,或曾進行伊波拉病毒檢體實驗操作,並出現急性發燒、腹瀉、嘔吐、頭痛、噁心等疑似症狀,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等訊息
- 康復情況依病人體質而異, 得病後一般可免疫10年或更長
** This information was compiled by the Asian Center – Southeast MI from the CDC website